壮哉黔中丨贵州教育
人物主题图书推荐
(第一期)
展开剩余85%地方文献是传承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贵州古近代教育人物的有关文献,是宣传展示贵州文教发展成就的重要体现。历史上的贵州虽处边地,却在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曾出现过不少对贵州乃至对全国做出杰出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俊杰之士,故“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万马如龙出贵州”等并非过誉,黔中何其壮哉!
贵州正式建省前后,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些对贵州教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如尹珍、田秋、王阳明等。我们将推荐相关图书文献,以期广大读者能阅读、了解这些人物及其事迹,传承推广贵州传统教育文化。
《尹珍文化》
邱洪主编,正安县人民政府《尹珍文化》编委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
索书号:G127.734/13
馆藏地点:(北馆)6楼黔人书苑(内阅)
尹珍(76-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他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师从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
尹珍是贵州文化教育的拓荒人。他不幕荣华富贵,回乡兴学,开办教育,游历讲学,建立学校,传播中原文化,“首开南疆之学”,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千百年来享有盛名。
本书记载历代学人对尹珍身世籍贯的考证、求学成儒、办学授业、遗迹文物的发掘,逸闻轶事、及历代学人歌颂尹珍的诗词、联语及流风遗韵等方面,揭示了尹珍文化这一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现象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古播遗踪:
播州杨氏的历史遗迹与口碑传说》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索书号:K878.04/14
馆藏地点:(北馆)5楼地方文献阅览区(内阅)等
播州杨氏是宋、明时代,贵州境内势力最为强劲的家族之一,统领播州长达700余年,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口碑传说)。杨粲,生卒年月不详,字文卿,小字伯强。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杨粲“性豪放,安俭素,治宽简,民便之”,大修先庙,建学养士,是杨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官终五翼大夫,“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杨粲基于加强"文治"的需要,继承了乃祖杨选"结庐养士"、乃父杨轼"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建学造士,立家训十条",使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何其盛欤"。
《奢香故里》
政协贵州省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索书号:K928.973.4/39
馆藏地点:(北馆)5楼地方文献阅览区(内阅)
奢香夫人(1358-1396),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她改善交通,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任职期间,奢香对贵州水西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她聘迎汉儒到贵州兴办宣慰司学,传播汉文化,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奢香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作的努力,深得明皇帝朱元璋赏识,获封“顺德夫人”,称“胜得十万甲兵”。
《王阳明研究重要文献选编》
连玉明主编
北京阳明书院2018年编印
索书号:B248.25/182
馆藏地点:(北馆)6楼阳明书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于正德三年(1508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贵州期间,他为贵州文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教育学卷(卷38-41)收录关于王阳明教育研究的文章,主要内容有:聚众讲学:王阳明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建树颇丰,弟子无数。据考究,现存文献中有名有姓的弟子(亲听王阳明教诲)达四百余人,至于门生就多得难以统计。积极设法开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偏僻地区的孩童提供启蒙教育。
重视儿童教育,在儿童教学法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强调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反对体罚儿童,提倡独立思考,主张全面发展等,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阳明学说在教育理念上要求知行并进,格物至善,使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方法 ,注重补偏救弊,知行合一,倡导个体的自我完善;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心理合一,明论成德,建构善德与善行兼修的理想人格。
《田秋传》
张安国,张一民,王再学著
团结出版社2017年出版
索书号:K827.48/153
馆藏地点:(北馆)6楼黔人书苑(内阅)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贵州思南人,明代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自明朝永乐十一年 (1413) 贵州建省至嘉靖的百余年间,全国 13 省有12 省都有乡试科场,唯独贵州科考仍归并于云南省。千里迢迢,道路崎岖,行旅艰难,这对贵州选贤育才带来很大不利。
田秋力主贵州开设乡闱,明世宗嘉靖九年 (1530年),他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认为“设科之后,人益向学,他日云贵又安不若两广盛乎”,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嘉靖十四年(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后人因此誉之为"贵州科举教育之父"。此外,他还建校兴学,冠于全省。田秋利用在朝廷做谏官之机,上疏了《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得到朝廷的批准。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乌江流域学校陆续建立,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个人炒股配资,合法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